<#2> 淺談台灣車牌演進 II

本回內容延續上回:<#1> 自我介紹&淺談台灣車牌演進 I


在上一回中我有提過,第二代的兩種版本都很"夭壽",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當時的政權極度不穩定,眼看(中華民國)大陸地區即將"淪陷",政府趕緊又重擬三代車牌,好以區分敵我車輛,造成"國字統一號牌"(II-2)僅僅一年半不到的時間就得被迫走入歷史,而緊接而來的是連續三十年的各種改版牌照。


第3代車牌 / 行省牌
1948年→1974年 (民國37年→民國63年)

格式1:[15/65] - [4位號碼] (1948→1958)
格式2:15- [5位號碼] (粗體字1) (1958→1963)
格式3:15- [5位號碼] (斜體字) (1964→1966)
格式4:15- [5位號碼] (粗體字2) (1967→1969)
格式5:[15/70] - [5位號碼] (下綴有效年份(民國紀年)) (1970→1974)
(註:格式2~格式4之間資料不一定完全正確,僅供參考)

f:id:KhalidHazmi:20170914170313j:plain

之所以稱它叫行省牌,是因為前綴的編號是依照中華民國當時的行政區劃編的,而台灣是第15號行政區,在此版本中一樣只有兩種模式:自用車與營業用車(我不曾見過臨時牌,不過也有可能有),顏色保持不變,且一樣是只有大小相同,車牌的字體等等會依各製造廠而有所不同 (那時候還沒有規定標準,畢竟一個連照片都還是黑白的時代,人能認的出來就行了),這版本的車牌撐了還算久,直到1958年才被更新,而更新的原因我想大家應該也能猜到,沒錯,就是四位數不夠用了。既然如此,各位一定會認為,我國的車輛(這裡指汽車)總數應該會在1960年左右突破1萬輛,對吧?

當然不對。其實我國的車輛總數早在1953年底就正式突破4位數了,甚至在1960年底還超過了2萬輛,那麼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回去看看剛剛的格式表吧,這就是為什麼在第一版裡面會出現65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車牌早就不夠用才被迫加出來的,各位有沒有感覺跟現在的交通部很像,Yep,我們的政府從來就沒有前瞻過,對於這種民生事務的處理態度永遠都是卡死了才打算要改革,不然第七代也不會有七種版本,回到正題,那麼中途冒出來的65牌是怎麼個發法勒,是跟現在的順編號一樣15發完發65嗎?當然也不是。自65牌正式上線之後,只要是營業用車輛都全部改領65牌,而自用車輛則維持原樣領15牌,這麼做的話剛好可以平均攤掉原本15牌的發放速度。至於65牌正式的上線時間,我個人預估是在1955年左右,但詳細日期已無法考證,除此之外,對於65牌還有一個說法,就是當軍方發生緊急狀況的時候,所有領這種牌的車輛都要上陣支援(運兵運物資之類的吧我想),不過由於資料不足,目前就先當做參考聽聽就好。

f:id:KhalidHazmi:20170914165023j:plain

時間拉回到1958年,當15牌跟65牌都快要發完的時候,交通部眼看這不改不行了(當時"新中國"已經成立,因此前綴代號已沒有實質意義),於是下令設計新版本,雖說是"設計"啦,也不過就是多一位數而已,因為"15"還是沒有改掉,倒是這次在車牌字體及上漆程序上做了統一規劃,也針對各車種發放了不同顏色的車牌以供辨認,到此全台灣的車牌才真正算的上是統一,並且還通過了新法規,車輛每隔兩年得驗車一次,以避免車主逃漏稅。不過幾年實施下來發現,強制驗車效果不佳,畢竟開在路上沒人看的出來,而且當時連個電腦都沒有,更不用說要現場抓人,所以這群官員就把目標轉移到了車牌上,要是大家都換車牌就你沒換,馬上就能看出來了,於是在1964年的時候進行了第一次(同代來說是第二次)的大換牌,果不其然,一換效果就出來了,由於字體、顏色都做了修改,這些車想要不被發現也難,最終只好乖乖繳錢。政府漸漸的發現大換牌這招頗有效果,於是每隔個幾年就給它來一次,逼的你一定得繳錢,不爽不要開。

f:id:KhalidHazmi:20170914122343j:plain f:id:KhalidHazmi:20170914212614j:plain f:id:KhalidHazmi:20170914212702j:plain

從上列幾張照片可以看到,同樣都是自用小客車,顏色卻從黑的換成白的,然後又換成黑的,而且連數字的起始編號都做過調整,這次你拿到的號碼,下一次換牌可能就掛在大客車上,這些種種的不便民惹來了很多抱怨,搞的政府不得不做調整,加上正好台北市要升格成直轄市,政府也就順勢推出了第五版號牌,這次設計者學乖不少,顏色和字體都沒有改變,唯一的"創新"是在車號的下方加印了有效年份,但這其實就是個從國外抄來的點子罷了(例如美國從1903年開始發牌以來就是一年一驗,車牌也是一年一換)。不過事實上,加印有效年份這事早在幾年前就有了(目前推估自1963年起),不過那時只針對特殊的車種(例如使節車牌)才有這項規定。

f:id:KhalidHazmi:20170914211533j:plain (美國奧勒岡州車牌,圖中的1940就是指有效年份) f:id:KhalidHazmi:20170914215145j:plain
(美軍協防部隊用車,該牌照有效年份為民國58-59年)

這點有個很好玩的地方,就是車牌的有效期限是依照車種作區分,而不是依照車主的領牌時間,例如大車的有效年份就會跟小車錯開(小車是59-60,大車是60-61),避免所有車主同一時間來換牌把監理站給擠爆掉。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從此版本開始,機車的車牌也跟著統一進來了,格式與汽車相同,只不過是六位數的號碼(例:15-000001),而在1972年車輛驗車改為三年一驗之後(所以你會看到有小車掛61-63的牌),政府也開始研擬新式車牌,畢竟這時全台已經有超過11萬輛的車了,也該是時候讓被用到臭掉的行省牌退役了。

f:id:KhalidHazmi:20170914165055j:plain (圖中的15牌是台灣省所發,70牌則是台北市的專屬牌@2) f:id:KhalidHazmi:20171127092956j:plain (車號統一編制後初版機車車牌,共有三種版本,分別為排氣量49c.c.以下/黃底黑字、50-149c.c./白底黑字、150c.c.以上/黑底黃字,規格則統一為19x10cm)


那麼今天就先介紹到這裡,沒想到光是一個三代就足夠寫一整篇的量了(看看咱們的政府都在幹什麼鳥事),剩下的下回我再來介紹,一樣的,有什麼想問的都可以在下方留言,那麼就這樣囉,我們下回見。


@1 : 以上所有照片皆是擷取自網路,若需註明出處或刪除照片,請通知我(在下方留言或寄信皆可),我會盡速處理。
@2 : 台北市於1969年升格成直轄市。


首版發佈: 2017.09.14 21:25 / 最後更新: 2017.11.27 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