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淺談台灣車牌演進 III

本回內容延續上回:<#2> 淺談台灣車牌演進 II


在此前的兩回介紹中,其車牌至今已幾乎無法在親眼見到,只能從舊照片裡回憶(或許還有極少數人還把它當作傳家寶收藏著,不過至少我是沒看過),但從接下來開始就不一樣了,這些"近代"車牌很可能還掛在被隨意丟棄在路邊的報廢車上,各監理站的檔案室裡,甚至是網路上都還能買的到(價錢從幾百到上萬都有,端看賣家有多想要坑你錢,以後我會專門寫一篇談這個),那麼我們就開始吧。


第4代車牌 / 夭壽牌
1975年→1977年 (民國64年→民國66年)
格式:[地區碼] [區域編號(國字)] [4位號碼] (下綴有效年份(民國紀年))

1974年年末,由於當時車輛已經漸漸在普及,汽車總數已經超過15萬輛,眼看再過個一兩年又要不夠用,於是只好整個大改造,把容量再擴增一次,說實在的這次的車牌我認為不錯看(已當時的技術來說啦),只發了一期可惜了這個設計,這一代的設計構想,其實是源自於日本的1962式車牌,也就是用地區識別碼來作第一分類,不過我們並沒有像日本一樣直接採用地區命名,而是以省市代號來作區分。

f:id:KhalidHazmi:20170915115754j:plain

在此次的改朝換代中,金門縣也加入了行列,由於金門縣直到1974年才設立監理所(設立時是"金門縣公路監理所",2012年改制為台北市監下轄監理站),在此之前都是自己發自己的牌(也就是不屬中央政府管轄,就跟當時的鈔票是同個概念),加上原本的台灣省與升格的台北市,共有三種代碼(省/市/金),後面則是接國字的區域號,再來才是流水號,至於顏色的部分,除了自用小客車維持原樣(白底黑字)以外,剩下的都重新修改過(例如計程車改為深藍底白字,公車改為深藍底黃字等等),以下來看看照片:

f:id:KhalidHazmi:20170915115418j:plain (這一台是蔣中正以前的座車,據傳他就是坐這車坐到被撞,弄的身體越來越差,後來就猝死了) f:id:KhalidHazmi:20170915121522j:plain f:id:KhalidHazmi:20170915121530j:plain

這代車牌說實在其實是個很大的轉捩點,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今天我們的發牌制度之所以會這麼亂,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這種設計它有一個問題,就是號碼只有四位數(為了不與機車重號,當時的機車用的是五位數的牌),在日本原版的格式中除了地區碼之外還包括了車種別(上排右第一位數)跟順編字母(下排左),然而台灣並沒有採用這兩項設計,導致一個地區能發的量很有限(講明了就是一個地區一萬張),照這種模式不過幾個月就會發畢,於是我們偉大的政府又想了一個鬼點子出來,既然發一次不夠用,那就發兩次,兩次再不夠用,那就發三次,就是這種模式搞得我們今天車牌號碼都是跳來跳去的,假如當初是以地區來做為區分的話(例如北市一、北縣一、桃一、竹一等等),今天可能就不會有這種問題出現。

f:id:KhalidHazmi:20170915200221j:plain

那可想而知,這種隨便湊出來的設計當然用不久,像台北縣(現新北市)那種發牌的速度,不出幾年就會把大部分的省字牌都吃光(有一說是省廿幾開頭的很多都是台北縣的補牌),交通部只好再度釋出新版,可憐的第四代牌照只活了不到三年就被迫夭折,實屬可惜。


第5代車牌 / 原始牌
1978年→1984年 (民國67年→民國73年)
格式1:[2位地區碼] - [4位號碼] (1978→1984)
格式2:[2位地區碼] [1位號碼] - [3位號碼] (1981→1984)

既然出現了車牌發放不均的狀況,交通部勢必得解決問題,故在這一代的地區碼中,就做了很大的調整,首先012開頭的牌(也就是01~29)全部都先留給台北市,剩下的台灣省轄區則是從30開始由北到南往下分,發放的區段會依該縣市的車輛登記數而有所不同,例如花蓮就僅分到39號一段,而高雄市則因車多而分到9段(70~78),最後剩下的9字頭(台灣省部分發到澎湖的84,85~89過段不發)就發給離島的金門慢慢用(當時連江還沒有監理站,因此也是自己發自己的牌自己管),乍看之下似乎做了不少的改進,但實際上還是一樣悲劇,不然也不會有第二版的出現。

f:id:KhalidHazmi:20170915184642j:plain

眾所皆知的,才發不到三四年,某些縣市的車牌就開始不夠用了,這把交通部搞得很煩,畢竟當初的車牌設計已經沒有位置能再容納第七位數字了,就算把跳號不發的00跟85~89拿出來發,依舊是撐不了多久(最後真的沒有拿出來用,不過原本應該給金門的9開頭卻有一部分拿回來發給了台北縣),後來他們發現無計可施,果斷出了終極賤招,既然數字沒辦法改,那就改Dash吧!於是可憐的Dash就被迫移了一位,讓各監理站能夠及時補牌上去,那麼移了Dash之後又怎麼發呢?就如同你在格式表上看到的那樣,舉例來說,原本分到37的基隆只花了三年就把整個37都用光了,在改了Dash之後,改成發370~379,後來379也發完了,果斷直接宣布破功,接著380(原本應該是宜蘭的區段)繼續發,原本設計了一手好牌最終仍走上了混亂之路,這點在機車上一樣相同,原本應該是2碼-5碼的格式,在發現車牌不夠用之後,一樣比照辦理改成3碼-4碼。

f:id:KhalidHazmi:20170915184748j:plain f:id:KhalidHazmi:20170915190225j:plain

那麼為什麼原本規劃好的編號最後又不夠用了勒?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取消了末碼4,由於台灣人怕死的民俗風氣,搞的交通部不得不把4拿掉,區段數量就這麼硬是被砍掉了一千號(機車則是一萬號),又加上當時車輛拼命的在普及(這七年間汽車總數幾乎增加了三倍),會出現這種狀況也不意外了。


看來能講的還真是不少,照這樣的狀況眼看要寫個五六回才寫的完了(原本預計是分三回寫完),果然寫個文章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阿,那麼還是老樣子,今天就講到這,就請各位期待下回吧。


@1 : 以上所有照片皆是擷取自網路,若需註明出處或刪除照片,請通知我(在下方留言或寄信皆可),我會盡速處理。


首版發佈: 2017.09.15 18:46 / 最後更新: 2017.11.27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