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成果發表:車牌樣式對照表
在大致介紹了台灣的車牌演進之後,我想我有必要先讓你們先行了解全貌,台灣的車牌歷史,絕對不是公路總局那七頁的介紹講的完的(以我現在的經驗去寫至少能寫五十頁),但是光用寫部落格的方式效果實在不大(我知道現在的人非常懶得看長篇文章,實屬悲哀),所以我決定公佈這份資料。這是我將台灣歷代各式號牌的情報分類整理而成,這回已是第26次更新(通常一至兩個月更新一次),在此之前由於個人因素一直沒有公開,只開放朋友私下閱覽,而這一次我想讓全台灣人都看到,我們的車牌文化,其實是頗有深度,也值得好好研究的。
那麼不囉嗦了,直接上圖:
你會發現有一些小地方跟我前幾回所說的不太一樣,比如在去年撰寫的第二回中,第三代號牌是五種版本,而在此對照表裡卻是七種,這是因為當時資料不完整而造成的誤判,若有類似這樣的衝突,全部以此表為準,或是可以留言問我。另外,本人歡迎各路夥伴活用此表,要引用、轉發或是另製版本都可以,只須註明資料或參考來源即可。同時我也要請各位協助,若你手邊有照片或資料可以補齊缺漏,請務必要聯絡我,我的E-Mail是Khalid.hazmi.owo@gmail.com,那麼,就請各位好好研究一番吧。
PDF版載點:歷代車牌樣式一覽表 Ver.27 (2018.03.21).pdf
首版發佈: 2018.03.21 17:37 / 最後更新: (無)
<#7> 淺談台灣車牌演進 VII
本回內容延續上回:<#6> 淺談台灣車牌演進 VI
距離上次發文,又經過了三個月,在這段時間裡取得的成果可說是五年來的最高峰,包括車牌區段的分配、早期的車種配牌等等,都大幅精確了許多。在這裡一部分要感謝監理站近幾年釋放的資料的確是較有利用空間,另外本人也在上個月底以車牌研究者的身份成功進入監理站會談,雖然此行取得的資料不多,不過也達到了另一個目的,就是呈報關於公路總局對車牌的認識大幅錯誤的狀況,而他們也確實收到消息了,但由於基層權限不足、高層業務繁忙的狀況,未來還有沒有機會再度合作,只能靜待佳音了。
本系列來到最後一回,這次的主題想必各位也猜到了,就是領我進入車牌界的第八代號牌,在此回之後,將有新的系列做更詳細的介紹,另外本人最近在Facebook也創立了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144317892901372),有關車牌介紹方面,在粉絲專頁會趨向於簡單易懂,而這裡則是詳細但有深度。除此之外,在粉絲專頁上也會有即時的情報,包括監理站異動、車牌競標、選號等等,從接下來開始基本上每個禮拜都會輪流更新部落格與粉絲專頁,就請各位多多指教啦。
那麼就進入正題吧。
第8代車牌 / 民怨牌
2012年12月17日(民國101年底) 至今
格式:AAA-0001
稱他叫做民怨牌應該不為過,因為他充其量就是個出來惹民怨的,從字體的設計、防偽標示、車號衝突、規格過大等等無一不被抗議,而官方仍然是一副謝謝指教但不會理你的態度,雖然最後在監察院的糾正下,公路總局被迫得改良車牌來平息這群"暴民",但可想而知,結果不會更好只會更糟。
時間回到2010年,在歷經了兩次新式車牌推動失敗(一次死在綁標爭議,另一次死於設計不良)之後,由於此時車號組合已被用到極限,自用小客車的號牌在五年內就會被耗盡,無可奈何之下,又推動了第三次車牌更新,直接上圖,這次更新的方案與先前的相比邏輯簡單許多,仔細一點就能看出,基本上是以原型號牌在加一個英文字母的設計,雖然是很便民的設計(有別於歷代的換號換配色,此代在這方面沒有做任何變動,使民眾無須在重新認牌),卻同時也隱藏著很大的危險。
若只看上面那張圖,可能看不太出什麼東西,不過再看下面這張代號分配表,你就能瞬間理解問題出在哪裡。
是的,新式的編碼方式與舊版的幾乎一模一樣,也就是說,車號衝突這點是早就可以預料到的事情,但最終仍沒有被擋下,在新式車牌開發的一個月內,就收到了數十起因車牌重號而誤開罰單的情況,監理站因而全面改發其他代碼,這也就是為什麼汽車沒有ADF-AFE的牌,就是因為臨時要與機車車號區分開的。再來是規格過大的問題,新式機車車牌的標準規格是30.0x15.0,比起舊式的25.0x14.0足足多了20%,可別小看這20%,不小心A到可是會痛的,雖然在被監察院糾正之後,規格縮回了26.0x14.0,但在改良之後卻更容易變形,並且字型更不易認(各位可以去試試看站在遠處分辨M、N、W,你會發現很有難度,因為筆劃全部卡在一起)。
除此之外,新式車牌的急上路也造成了民間不少問題,最常遇到的就是新式車牌遇上舊式讀牌器就會卡住(例如AAZ-9305,若進場時機器是判讀到前六碼AAZ-930,而出廠時判讀為AZ-9305,那你就別想出去了),以及舊式繳費機器因鎖定六碼而無法繳費的情形,加上各類的誤開罰單,甚至在新牌發放初期還有警方因不清楚此項政策而誤以為民眾掛假牌上路而發生衝突的狀況。
回觀五年前,新式車牌即將開發的時候,大家一致認為經過了這麼久終於解決問題了,但如今卻弄的一蹋糊塗,不只新式車牌Bug一堆,原本應該漸漸退役的原型式號牌直到現在都仍然在發(0001-W2以後的全部都是),倘若監理機關再不好好重視這個問題,恐怕這事還得在持續下去。
對於新式車牌,你的看法如何呢?歡迎留言與我討論,本系列就到此結束,下一系列還請各位多多支持,還想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到Facebook的專頁上看看不一樣的介紹,今天就到這裡,我們下次再會。
@1 : 以上所有照片皆是擷取自網路,若需註明出處或刪除照片,請通知我(在下方留言或寄信皆可),我會盡速處理。
首版發佈: 2018.03.05 10:07 / 最後更新: (無)
<#6> 淺談台灣車牌演進 VI
本回內容延續上回:<#7> 淺談台灣車牌演進 V
在上回跟各位聊過,監理站為了怕麻煩,想出一堆拖延戰術盡可能的擴增車牌用量,但是再怎麼擴總會有個極限,畢竟我們不是英語系國家,弄一個1AB-2C3的格式估計沒幾個人記的起來(美國有一些州就是這樣玩的,參考下面幾張圖),於是大概在2004年左右,交通部就默默的開始籌備新號牌的設計,事實上來說,從1990年代末期開始,就已經有不少風聲要求換新號牌,但是當時車牌數量還很足夠讓監理站亂搞,於是政府便置之不理,但過了十年之後,雖然自用小客貨車的編制還很夠用,但其他車種可就不是這麼回事,之前提到過,在取消地域標示之前,營業貨車就曾出現過AA-A00的格式,這使得監理站不得不想辦法解決空間問題(我實在是不能理解怎麼不學一般汽車把AA丟去後面就好),於是在隔年(2006),監理站正式推出了所謂的"新式號牌"。
[密蘇里州(Missouri):2008年,AA0-A0A格式/猶他州(Utah):2007年1式,A00-0AA格式]
[隱藏版"8代0版"號牌,A AA-0000格式,原訂2006年年底推出]
這次的改版可說是非常之好,包括一系列的防偽技術在當時算是領先其他國家一大截,但可惜最後因政治因素而胎死腹中,在了解它的死因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款車牌的特色:在這一版的設計中,一共有三道防偽關卡,第一是貼在左上角的雷射標籤,可以識別這副車牌的真假,第二是位在車牌中間的浮水印(右圖),會印上這副車牌的製造序號,第三則是字體上的細刻(圖上看不太出來,可以參考下方的印度車牌),除此之外,還得在前擋風玻璃上貼一個類似像ETag的東西(左圖的右邊那一張),目的是識別這台車配的是哪張車牌,而這張識別貼是一次性的,一但撕毀就必須回監理站重領,如此一來,除非你把整輛車都給偷了,不然的話只偷車牌是完全沒用的。
那麼為什麼這麼好的設計最終沒有實際產出呢?並不是因為這項技術太難實現,或是怕得換牌惹民怨,而是出在台灣的法規上。雖然能製作車牌的廠商多的是,但能做到防偽技術的可就沒幾家,若是要做就得指定廠商(總不能讓技術流到民間去吧),但是指定廠商又違反公開招標規定,在立法院強烈杯葛之下,整件事就不了了之了,這項難得的好設計最終死在了我們那畸形的法規上。
雖然這項技術自己沒辦法用,但也並非就這麼消失掉,它最後被我們的印度兄弟們拿去用了。在2010年之後,推行新號牌的國家也有不少都推出了防偽的設計,身為一個前瞻的推行者,最後卻沒辦法實行確實是很可惜。
[印度最新版(2008年)統一號牌,同時也是目前全球一般車輛車牌位數最多的國家(10位數)]
在0版號牌被立法院譙到爛掉之後,監理站只好拿掉防偽設計,讓它得以正常公開招標,這也就是我們現在在路上看到的字體醜到爆炸的牌,而且也是歷代車牌之中問題最多的,包括重號、掉漆、牌面過大、字型辨識度差等等,在下回中會來跟各位一一介紹,那麼這回就到這裡結束,我們下回再見。
@1 : 以上所有照片皆是擷取自網路,若需註明出處或刪除照片,請通知我(在下方留言或寄信皆可),我會盡速處理。
首版發佈: 2017.12.10 10:35 / 最後更新: 2017.12.10 22:46
<#5> 淺談台灣車牌演進 V
本回內容延續上回:<#4> 淺談台灣車牌演進 IV
各位好久不見,之前原本打算整理一下手邊的資料再上來打的,結果轉眼間兩個月就過去了,光是學校那邊就得解決一堆鳥事(馬的爛學校),加上個人安排的一些行程,就耗去了大部分的時間,雖然不至於沒時間研究,但要擠出時間來寫個幾篇實在是沒辦法,於是就拖到現在了,也好,這兩個月確實發現了不少錯誤或衝突的地方,剛好可以修正一下,那麼我們就繼續原本的話題吧。
原本設計得很不錯的六代號牌,因為大規模重號的問題,加上當時的監理單位正在進行第一波的電腦化作業,因此就把車牌給一併換掉了。剛開始的時候,這種新式的車牌的確是給人一種新穎的感覺(畢竟是時代產物),但如今二十五年過去了,看看現在的車牌編制根本如同小學生設計出來的一般惱人,不只無法依車號分辨細節(例如年份,除非是監理站人員或是有特別研究過的車友,一般人要從一張牌就看出年份幾乎是不可能,猜車齡還比較快),甚至老一輩的人連完整車號都記不起來(要老人看懂英文字母就跟要你看懂阿拉伯文字母是一樣的概念),在弄懂為何監理站會再一次地把一副好牌打到如屎一般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現有的編制是怎麼搞的:
第7代車牌 / 混亂牌
1992年 1月 3日(民國81年) 至今
格式1:(上綴管轄地區) AA-0001 (1992→1995)
格式2:(上綴管轄地區) A2-0001 (1995→1998)
格式3:(上綴管轄地區) 2A-0001 (1998→2002)
格式4:(上綴管轄地區) 0001-DA (2002→2006)
格式5: 0001-QE (2007→2010)
格式6: 0001-A2 (2010→)
我相信各位一定看的很亂,這就是為什麼我要叫他混亂牌,但你會想,如果真搞的這麼麻煩,應該二十年前就會被譙死了吧?
是阿,早在1992年該版牌照釋出之際,民間就對監理站是罵聲一片,但卻不是因為看不懂車號,而是當時監理站在發放新牌的同時強制收回舊牌,民眾得大費周章跑到監理站只為了換一個連看都看不太懂的新號碼。其實監理站不該把牌收回的,就是因為大家都強制被規定上新牌,因此原本設計好的空間就這樣被用掉了,如果打從一開始就正常發放而不強制回收的話,三年的牌應該能用到十年,也差不多是跨一代車牌的時間了。
來看看當初的第一版是怎麼編制的:
No. | 管轄區 | 汽車編碼 | 汽車號牌數 | 重機編碼 | 輕機編碼 | 機車號牌數 |
---|---|---|---|---|---|---|
1 | 台北市 | [AB → EZ] | 112萬5000 | [AAA → CZZ] | [DAA → EZZ] | 304萬2000 |
2 | 台灣省 | [FA → WX] | 403萬2000 | [FAA → PYZ] | [QAA → WYZ] | 1090萬4400 |
3 | 金門縣 | [WY] | 9000 | [PZA → PZM] | [WZA → WZM] | 2萬3400 |
4 | 連江縣 | [WZ] | 9000 | [PZN → PZZ] | [WZN → WZZ] | 2萬3400 |
5 | 高雄市 | [XA → ZY] | 67萬5000 | [XAA → YMZ] | [YNA → ZZZ] | 182萬5200 |
乍看之下似乎頗為合理,但是那是在正常發放的情況下,一加上把牌收回換新,整個就爆掉了。各位試算一下,1991年底的時候,台灣省內自用小客貨車約197萬輛,依照政府規定,這些牌一律得在1995年3月底前全部更換新牌,也就是說,短短的3年3個月間,台灣省的車牌數量得比預定的還要多耗掉...嗯,48.8%...,我不曉得政府是把人民當凱子還是怎樣,到底哪撥來的錢夠去換這些東西,話還沒說完,在民眾莫名其妙的被政府叫去換牌的同時,全台灣的汽機車總數也在不斷增長,同樣在這3年3個月間,台灣省內的自小客貨就增加了100萬輛以上,這還沒有算進中途報廢所扣掉的,到這應該不需要我再講了,相信各位都能意會到其悲劇的程度,更不要說我們是機車大國了。
那麼實際造成了什麼影響呢?就是各位後來所熟知的英文亂亂跳的牌,有A2的,有2A的,還有後來整個跑去後面的(-AA),甚至還有兩邊都英文的(這只出現在營業大車跟拖車上,例:AA-A00),你以為只有這樣嗎,當然不只,原本好好一個十年編制被監理站打的剩不到五年,監理站只好被迫改順序,改順序也就算了,連規則都改了。原本應該是台北市專用的A2-到E9-,最後卻是編在台灣省上,到了2A-時期又編回去台北市,同時應該是台灣省的6F-卻編給了金門縣。高雄市更扯,不只該有的區段都被偷掉了(X2-到Z9-改編台灣省,2X-到9Z-跳段不發),甚至牌還多到自己都發不完,多到各縣市都跑來跟高雄借牌發(高雄直到約2004年才把1992年的編制用完),這種毫無邏輯的事情只有在我們的政府機關才有機會看到。反正他們從來就不會尊重設計,號碼的位置換一換就繼續用這種鳥事,絕對是閉門會議搞出來的,不然怎麼學不到六代牌重號的教訓,過了三十年後再搞砸一次(請參考之後的八代牌介紹)。
這還只是汽車的部分,機車的部分就更亂了,汽車的話至少第一次編制的牌都順利發掉了(拿去別的縣市亂發的那種除外),但機車就不一樣了,從第一代開始就亂亂發了,舉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金門跟連江,照理說金門只發到PZM,然後就會跟著二版FA2-格式發下去,但其實沒有,因為金門發完PZM-的時候台灣省的牌根本還沒發完(又是強制換牌害的,呵呵),也就是二版根本還沒出來,那怎麼辦呢,只好幹連江的牌來用啦,因為當時(1998年年中)連江才發完一組PZN-外加PZO-發一半,要等到把PZZ-給發完估計都要22世紀了,果斷就直接幹了一半走(PZS-~PZZ-),這就是為什麼你會看到PZ開頭是金門中間是連江尾段又跑回金門的情況,但到了2003年,金門把從連江幹來的牌也給發完了(這時候連江還在慢慢發PZO-),照理說這時應該要跟著發PZ2-之類的鬼格式,但最後卻超乎前瞻性的發了-PZA(注意Dash),這種格式在當時只有2002年新編的黃牌重機格式在用(台北市-AAA及台灣省-FAA,剩下三區未編),但-PZA發的卻是一般重機,如果公路監理所(當時名稱)要說離島的不跟本島一種編法那我也就認了,但是2007年開始取消地域編制之後,發的第一批新牌竟然是跟連江共用的3JW-,從原本的英文在前改成英文在後,現在英數混合一起跑回前面去,這到底是在搞什麼東西,我完全不能理解讓一個全島僅有幾千部機車的地區跑一個完全沒有辨別意義的3JW到底是能幹嘛。
這回就先講到這裡,但如果你認為短短一篇就能道盡這些狗屁事的話,那麼你就想的太簡單了,以上只是監理站數十種車牌玩法的其中幾種而已,以上沒提到的還包括4的跳號、該跳的不跳不該跳的亂跳、多區域共用編碼等等,加上金錢招數更是不計其數(例如選號費這件事就能好好來談一下),這些我們就留到之後一一說明,那們今天就到這裡結束,還請各位期待下回。
首版發佈: 2017.11.30 08:50 / 最後更新: 2017.12.05 15:06
<#4> 淺談台灣車牌演進 IV
本回內容延續上回:<#3> 淺談台灣車牌演進 III
這一次我就不講廢話了,直接上圖:
第6代車牌 / 站所牌
1984年→1992年 (民國73年→民國81年)
(寫是寫到1992,不過實際上只發了兩天(1992/01/02),呵呵)
格式:(上綴管轄站所) [3位號碼] ‧ [4位號碼]
這代可以說是目前在全世界的車牌中我最喜歡的一個版本,個人幾點看法如下:
1.字體設計
這代的字體非常易認,採用幾乎是手寫的形式設計,加上只有單純的數字,基本上無法做到偽造號碼(那些莫名其妙的官員還在搞什麼澳洲字體,搞得最後四不像,既不易認,整體看來也不好看),而且幾乎只要有1/3你就能夠認出完整的號碼,不像現在,有點技術就能夠把0跟8改掉了。
(各位可以猜猜看這張的號碼是多少,解答在此→@2)
2.雙區段分制
這點算是改良了上一代的不足,在第五代的版本,大概只有當地人才能認出當地的牌(現在的版本也是),而在這一代中,在車號上還加註了站所別,也就是該號碼的管轄處,且號碼是依照管轄處及車種下去編號的,就算在遠處看不清楚站所,依然可以從車號上來辨識大概發放的區域,例如機車的7**就全部是嘉義所發的重機牌(當時的重機標準是排氣量≥50cc)。
(編制順序: 台北市>高雄市>台北所>新竹所>台中所>嘉義所>高雄所>金門所)
3.車種別配色
以前曾經提到過,在三代到五代的時候,車牌配色是改了又改,並且根本沒有依據,純粹是他們自己爽,一直到了這一代才終於有了一個區分,自用車與營業用車的最大不同,便是配色的差異,自用車的各車種是配字,而營業用車則是配底,以下弄個範例給各位看:
(目前仍無法確定080及046是否分別發於台北所及台中所,其餘皆為實際發放情況)
No. | 車種 | 配色 | 號牌範例 |
---|---|---|---|
1 | 自用小客車 | 白底黑字 | 台北市 101‧0001 |
2 | 自用大客車 | 白底紅字 | 高雄市 361‧0101 |
3 | 營業小客車 | 白底黑字 | 台北所 080‧0201 |
4 | 營業大客車 | 亮紅底黑字 | 新竹所 063‧0301 |
5 | 遊覽大客車 | 深藍底白字 | 台中所 046‧0401 |
6 | 營業大貨車 | 重綠底黑字 | 嘉義所 048‧0501 |
7 | 重型機車 | 大洋綠底黑字 | 高雄所 859‧0601 |
8 | 輕型機車 | 橘黃底黑字 | 金門所 996‧0701 |
4.車種用途分制
在看完剛剛那張表之後,大家可能會覺得我是不是忘了把營業小客車(也就是計程車)的字體上色,但其實沒錯,小客車不分用途統一都是白底黑字,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區分這兩種牌呢?其實很簡單,就是首位數的0,上回我曾經提過,在現制的日本車牌中,右上角的首位數字是代表車種,雖然這次政府還是只抄一半(日本是0~9每段皆不同,而台灣僅區分0/1~9兩段),不過整體來說算很有感了,大家可以回去看看那張表,所有營業用車都是掛0字頭,而自用車就從台北市的101開始掛(100跳號不發)。
以上大致針對了這個牌的特色舉了幾個例子,不過就算是這麼好的設計,還是有缺點的,這代的設計最大的缺點,就是它的編碼是汽機車獨立的。簡單的說,就是汽機車全部重號。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當時根本沒有幾台電腦阿,多數的監理站還是用紙本在管理的,大車小車分不出來就算了,汽車跟機車總分的出來了吧,於是為了避免車牌位數太多不好記,就乾脆兩種號牌都用同一個區段,那另一個問題來了,依照剛剛的邏輯,難不成有"營業用機車"這種東西嗎?哈哈,當然沒有,雖然兩個是編一樣的區段,但是分配方式可不相同,機車分為兩種,重型機車(≥50cc)與輕型機車(≤49cc),在同站所區段內,輕型機車會編在重型機車前面(補牌又是另一回事),然後這一代的編制一樣是依照各站所所管轄的車輛數來分配,這時就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狀況,就是對於站所很容易造成混亂,例如汽車的101是發在台北市,但機車的101卻是發在高雄市,在加上當初編制誤差造成的補牌,不是監理站的人員想要弄懂這些還真不是件易事(你就知道我是歷經多少克難才寫出這些東西的)。
其實呢,我一開始也不確定汽機車是否完全重號,只對這件事抱持著高度的懷疑,直到我在今年七月拜訪台南監理站的時候發現了這個:
這就是剛剛在範例裡面的例子(監理站還打錯發放年份,搞什麼東西阿),那這張稀奇在哪勒?我再給各位看另一張,這張是一位古物店的老闆傳給我的,相信各位一看就能明白:
懂了吧,不會有車牌分區斷在58**的,就是這點讓我確認六代號牌重號的。後來經過一位老朋友證實了這一點,他家就曾收到過因汽機車同號而開錯的罰單(過了三十年交通部依舊死性不改)。
最後還有一個小謎團仍未解,就是有機車同區段的牌發不同車種(目前已知高雄所093、台中所454、嘉義所653、高雄市864有此情況),這點具體還得再研究研究。
那麼以上就是台灣早期的車牌演進啦,還有很多沒有提到的細節,就留給以後再補充吧(畢竟是淺談嘛),那麼今天就到這啦,下回見,掰掰。
@1 : 以上所有照片皆是擷取自網路,若需註明出處或刪除照片,請通知我(在下方留言或寄信皆可),我會盡速處理。
@2 :
首版發佈: 2017.09.18 21:08 / 最後更新: 2017.11.27 09:17
<#3> 淺談台灣車牌演進 III
本回內容延續上回:<#2> 淺談台灣車牌演進 II
在此前的兩回介紹中,其車牌至今已幾乎無法在親眼見到,只能從舊照片裡回憶(或許還有極少數人還把它當作傳家寶收藏著,不過至少我是沒看過),但從接下來開始就不一樣了,這些"近代"車牌很可能還掛在被隨意丟棄在路邊的報廢車上,各監理站的檔案室裡,甚至是網路上都還能買的到(價錢從幾百到上萬都有,端看賣家有多想要坑你錢,以後我會專門寫一篇談這個),那麼我們就開始吧。
第4代車牌 / 夭壽牌
1975年→1977年 (民國64年→民國66年)
格式:[地區碼] [區域編號(國字)] [4位號碼] (下綴有效年份(民國紀年))
1974年年末,由於當時車輛已經漸漸在普及,汽車總數已經超過15萬輛,眼看再過個一兩年又要不夠用,於是只好整個大改造,把容量再擴增一次,說實在的這次的車牌我認為不錯看(已當時的技術來說啦),只發了一期可惜了這個設計,這一代的設計構想,其實是源自於日本的1962式車牌,也就是用地區識別碼來作第一分類,不過我們並沒有像日本一樣直接採用地區命名,而是以省市代號來作區分。
在此次的改朝換代中,金門縣也加入了行列,由於金門縣直到1974年才設立監理所(設立時是"金門縣公路監理所",2012年改制為台北市監下轄監理站),在此之前都是自己發自己的牌(也就是不屬中央政府管轄,就跟當時的鈔票是同個概念),加上原本的台灣省與升格的台北市,共有三種代碼(省/市/金),後面則是接國字的區域號,再來才是流水號,至於顏色的部分,除了自用小客車維持原樣(白底黑字)以外,剩下的都重新修改過(例如計程車改為深藍底白字,公車改為深藍底黃字等等),以下來看看照片:
(這一台是蔣中正以前的座車,據傳他就是坐這車坐到被撞,弄的身體越來越差,後來就猝死了)
這代車牌說實在其實是個很大的轉捩點,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今天我們的發牌制度之所以會這麼亂,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這種設計它有一個問題,就是號碼只有四位數(為了不與機車重號,當時的機車用的是五位數的牌),在日本原版的格式中除了地區碼之外還包括了車種別(上排右第一位數)跟順編字母(下排左),然而台灣並沒有採用這兩項設計,導致一個地區能發的量很有限(講明了就是一個地區一萬張),照這種模式不過幾個月就會發畢,於是我們偉大的政府又想了一個鬼點子出來,既然發一次不夠用,那就發兩次,兩次再不夠用,那就發三次,就是這種模式搞得我們今天車牌號碼都是跳來跳去的,假如當初是以地區來做為區分的話(例如北市一、北縣一、桃一、竹一等等),今天可能就不會有這種問題出現。
那可想而知,這種隨便湊出來的設計當然用不久,像台北縣(現新北市)那種發牌的速度,不出幾年就會把大部分的省字牌都吃光(有一說是省廿幾開頭的很多都是台北縣的補牌),交通部只好再度釋出新版,可憐的第四代牌照只活了不到三年就被迫夭折,實屬可惜。
第5代車牌 / 原始牌
1978年→1984年 (民國67年→民國73年)
格式1:[2位地區碼] - [4位號碼] (1978→1984)
格式2:[2位地區碼] [1位號碼] - [3位號碼] (1981→1984)
既然出現了車牌發放不均的狀況,交通部勢必得解決問題,故在這一代的地區碼中,就做了很大的調整,首先012開頭的牌(也就是01~29)全部都先留給台北市,剩下的台灣省轄區則是從30開始由北到南往下分,發放的區段會依該縣市的車輛登記數而有所不同,例如花蓮就僅分到39號一段,而高雄市則因車多而分到9段(70~78),最後剩下的9字頭(台灣省部分發到澎湖的84,85~89過段不發)就發給離島的金門慢慢用(當時連江還沒有監理站,因此也是自己發自己的牌自己管),乍看之下似乎做了不少的改進,但實際上還是一樣悲劇,不然也不會有第二版的出現。
眾所皆知的,才發不到三四年,某些縣市的車牌就開始不夠用了,這把交通部搞得很煩,畢竟當初的車牌設計已經沒有位置能再容納第七位數字了,就算把跳號不發的00跟85~89拿出來發,依舊是撐不了多久(最後真的沒有拿出來用,不過原本應該給金門的9開頭卻有一部分拿回來發給了台北縣),後來他們發現無計可施,果斷出了終極賤招,既然數字沒辦法改,那就改Dash吧!於是可憐的Dash就被迫移了一位,讓各監理站能夠及時補牌上去,那麼移了Dash之後又怎麼發呢?就如同你在格式表上看到的那樣,舉例來說,原本分到37的基隆只花了三年就把整個37都用光了,在改了Dash之後,改成發370~379,後來379也發完了,果斷直接宣布破功,接著380(原本應該是宜蘭的區段)繼續發,原本設計了一手好牌最終仍走上了混亂之路,這點在機車上一樣相同,原本應該是2碼-5碼的格式,在發現車牌不夠用之後,一樣比照辦理改成3碼-4碼。
那麼為什麼原本規劃好的編號最後又不夠用了勒?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取消了末碼4,由於台灣人怕死的民俗風氣,搞的交通部不得不把4拿掉,區段數量就這麼硬是被砍掉了一千號(機車則是一萬號),又加上當時車輛拼命的在普及(這七年間汽車總數幾乎增加了三倍),會出現這種狀況也不意外了。
看來能講的還真是不少,照這樣的狀況眼看要寫個五六回才寫的完了(原本預計是分三回寫完),果然寫個文章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阿,那麼還是老樣子,今天就講到這,就請各位期待下回吧。
@1 : 以上所有照片皆是擷取自網路,若需註明出處或刪除照片,請通知我(在下方留言或寄信皆可),我會盡速處理。
首版發佈: 2017.09.15 18:46 / 最後更新: 2017.11.27 08:56
<#2> 淺談台灣車牌演進 II
本回內容延續上回:<#1> 自我介紹&淺談台灣車牌演進 I
在上一回中我有提過,第二代的兩種版本都很"夭壽",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當時的政權極度不穩定,眼看(中華民國)大陸地區即將"淪陷",政府趕緊又重擬三代車牌,好以區分敵我車輛,造成"國字統一號牌"(II-2)僅僅一年半不到的時間就得被迫走入歷史,而緊接而來的是連續三十年的各種改版牌照。
第3代車牌 / 行省牌
1948年→1974年 (民國37年→民國63年)
格式1:[15/65] - [4位號碼] (1948→1958)
格式2:15- [5位號碼] (粗體字1) (1958→1963)
格式3:15- [5位號碼] (斜體字) (1964→1966)
格式4:15- [5位號碼] (粗體字2) (1967→1969)
格式5:[15/70] - [5位號碼] (下綴有效年份(民國紀年)) (1970→1974)
(註:格式2~格式4之間資料不一定完全正確,僅供參考)
之所以稱它叫行省牌,是因為前綴的編號是依照中華民國當時的行政區劃編的,而台灣是第15號行政區,在此版本中一樣只有兩種模式:自用車與營業用車(我不曾見過臨時牌,不過也有可能有),顏色保持不變,且一樣是只有大小相同,車牌的字體等等會依各製造廠而有所不同 (那時候還沒有規定標準,畢竟一個連照片都還是黑白的時代,人能認的出來就行了),這版本的車牌撐了還算久,直到1958年才被更新,而更新的原因我想大家應該也能猜到,沒錯,就是四位數不夠用了。既然如此,各位一定會認為,我國的車輛(這裡指汽車)總數應該會在1960年左右突破1萬輛,對吧?
當然不對。其實我國的車輛總數早在1953年底就正式突破4位數了,甚至在1960年底還超過了2萬輛,那麼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回去看看剛剛的格式表吧,這就是為什麼在第一版裡面會出現65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車牌早就不夠用才被迫加出來的,各位有沒有感覺跟現在的交通部很像,Yep,我們的政府從來就沒有前瞻過,對於這種民生事務的處理態度永遠都是卡死了才打算要改革,不然第七代也不會有七種版本,回到正題,那麼中途冒出來的65牌是怎麼個發法勒,是跟現在的順編號一樣15發完發65嗎?當然也不是。自65牌正式上線之後,只要是營業用車輛都全部改領65牌,而自用車輛則維持原樣領15牌,這麼做的話剛好可以平均攤掉原本15牌的發放速度。至於65牌正式的上線時間,我個人預估是在1955年左右,但詳細日期已無法考證,除此之外,對於65牌還有一個說法,就是當軍方發生緊急狀況的時候,所有領這種牌的車輛都要上陣支援(運兵運物資之類的吧我想),不過由於資料不足,目前就先當做參考聽聽就好。
時間拉回到1958年,當15牌跟65牌都快要發完的時候,交通部眼看這不改不行了(當時"新中國"已經成立,因此前綴代號已沒有實質意義),於是下令設計新版本,雖說是"設計"啦,也不過就是多一位數而已,因為"15"還是沒有改掉,倒是這次在車牌字體及上漆程序上做了統一規劃,也針對各車種發放了不同顏色的車牌以供辨認,到此全台灣的車牌才真正算的上是統一,並且還通過了新法規,車輛每隔兩年得驗車一次,以避免車主逃漏稅。不過幾年實施下來發現,強制驗車效果不佳,畢竟開在路上沒人看的出來,而且當時連個電腦都沒有,更不用說要現場抓人,所以這群官員就把目標轉移到了車牌上,要是大家都換車牌就你沒換,馬上就能看出來了,於是在1964年的時候進行了第一次(同代來說是第二次)的大換牌,果不其然,一換效果就出來了,由於字體、顏色都做了修改,這些車想要不被發現也難,最終只好乖乖繳錢。政府漸漸的發現大換牌這招頗有效果,於是每隔個幾年就給它來一次,逼的你一定得繳錢,不爽不要開。
從上列幾張照片可以看到,同樣都是自用小客車,顏色卻從黑的換成白的,然後又換成黑的,而且連數字的起始編號都做過調整,這次你拿到的號碼,下一次換牌可能就掛在大客車上,這些種種的不便民惹來了很多抱怨,搞的政府不得不做調整,加上正好台北市要升格成直轄市,政府也就順勢推出了第五版號牌,這次設計者學乖不少,顏色和字體都沒有改變,唯一的"創新"是在車號的下方加印了有效年份,但這其實就是個從國外抄來的點子罷了(例如美國從1903年開始發牌以來就是一年一驗,車牌也是一年一換)。不過事實上,加印有效年份這事早在幾年前就有了(目前推估自1963年起),不過那時只針對特殊的車種(例如使節車牌)才有這項規定。
(美國奧勒岡州車牌,圖中的1940就是指有效年份)
(美軍協防部隊用車,該牌照有效年份為民國58-59年)
這點有個很好玩的地方,就是車牌的有效期限是依照車種作區分,而不是依照車主的領牌時間,例如大車的有效年份就會跟小車錯開(小車是59-60,大車是60-61),避免所有車主同一時間來換牌把監理站給擠爆掉。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從此版本開始,機車的車牌也跟著統一進來了,格式與汽車相同,只不過是六位數的號碼(例:15-000001),而在1972年車輛驗車改為三年一驗之後(所以你會看到有小車掛61-63的牌),政府也開始研擬新式車牌,畢竟這時全台已經有超過11萬輛的車了,也該是時候讓被用到臭掉的行省牌退役了。
(圖中的15牌是台灣省所發,70牌則是台北市的專屬牌@2) (車號統一編制後初版機車車牌,共有三種版本,分別為排氣量49c.c.以下/黃底黑字、50-149c.c./白底黑字、150c.c.以上/黑底黃字,規格則統一為19x10cm)
那麼今天就先介紹到這裡,沒想到光是一個三代就足夠寫一整篇的量了(看看咱們的政府都在幹什麼鳥事),剩下的下回我再來介紹,一樣的,有什麼想問的都可以在下方留言,那麼就這樣囉,我們下回見。
@1 : 以上所有照片皆是擷取自網路,若需註明出處或刪除照片,請通知我(在下方留言或寄信皆可),我會盡速處理。
@2 : 台北市於1969年升格成直轄市。
首版發佈: 2017.09.14 21:25 / 最後更新: 2017.11.27 08:48
<#1> 自我介紹&淺談台灣車牌演進 I
各位網路上的朋友大家好,我是KH (Khalid al-Hazmi/哈立德‧哈茲米),台南人,目前是高雄某大學一年級新生(一來到高雄發現不小心跟高雄的KH撞名惹),之所以創立這個部落格,是源自於朋友的建議,他認為我做了這麼多的研究,應該要把它分享給大家知道,所以我就創了這一個部落格,在正式開始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經歷。
我會開始對車牌產生興趣,最主要得歸因於兩件事,第一件事發生在我國中的時候,那時候我媽員工旅遊跑去澳洲玩,一時心血來潮就買了張當地的報廢車牌@1做為紀念品送我(因為我從小就對數字就有很敏感的關注力,收到這種東西毫不意外),但那時候的我只是純粹當作收藏,並沒有特別的去研究它,直到2013年的第一天,我爸在高速公路上發現了一個很詭異的車牌號碼(當時他問我: "那台車車牌字體是不是怪怪的"): ACJ-13** (基於保護該車主隱私後兩碼就不公佈了),回家一查才知道政府已經開始發放了新版的車牌,這個契機讓我對車牌開始有了興趣,便著手開始了研究。 [↑我的第一張車牌收藏,2011年11月]
但是畢竟當時只是個無知的國中生,哪懂得艱深的研究程序,我們擬定的第一個"作業",是直接在大街上隨機抄路過車輛的車牌號碼,然後在統整起來罷了,而且不知當時哪來的恥力加成,我幾乎把全班一半的人都拖下水來幫我抄車牌(我要在這裡對這些朋友致上最大的敬意,沒有你們的話我今天可能是個廢大學生),有了龐大的資料以後,便開始了最簡單的研究,台南有多少監理站,可能發哪些號碼,發出去的數量等等 (那時候還預測了汽機車車牌會大規模撞號,結果還真的悲劇了)。
在經歷了種種克難的研究過程之後,第五年即將要過去了,現在反思當年的自己,有種很特別的感覺,雖然有很長的時間,自己還是一如往常的在混生命(國高中嘛~),不過對我來說,這或許是我這一生做過印象最深刻的事了(會這麼想又是另一段故事了,以後有機會再說吧),那麼我的自我介紹就先到這裡,以下正文開始。
如同發展的先後順序,一定是先有車才有車牌(不然你有牌沒有車是打算掛什麼?),雖然馬車蒸氣車那些東西早在十九世紀就慢慢普及了,不過車牌卻是在十九世紀快結束的時候才漸漸開始使用(甚至一開始的時候只是張厚紙片),其主要原因是為了在有人被撞死的時候能找到人負責(另一點是可以抽錢(X) 納稅(O)啦,哪個比較優先請自行意會),那台灣呢?很抱歉,完全沒有畫面。
因為台灣的第一台車一直到了1912年才從日本進口進來,而且進的是公共汽車,拿來做以私店載客之用。有了首例以後,大家紛紛開始效仿,在這往後幾年相繼進了好幾輛車(然而這些車全部都積在台北),所以可想而知,不時就有車禍發生,死傷無數(X),搞的總督府只好發文要求得有人來管理這些"鬼東西",但是當時(1917年)在台灣的車輛還不超過個位數,立法規範似乎作用不大,於是就這麼拖下去,直到1920年(也就是三年後)才正式立法完成(當時全台約45輛車),並於隔年(1921年)起生效,即所有汽車必須登記統一管理,這才有了車牌的出現。
第1代車牌 / 日治牌
1921年→1946年 ((日)大正10年→(台)民國35年)
格式:[州識別字] [浮動號碼] @2
[照片來源:網路]
那時的車牌主要有一點特色:簡單,而且簡單到你難以想像,以下說明原因,第一,當時並沒有選號的規則,也就是全部順編(依順序編號,也就是不開放車號競標),你是第幾個來辦的就發幾號,而且當時的做法是申請通過後才製牌,因此並沒有區段性發牌的狀況(但有一說是民間不喜歡的號碼會因此跳號,目前仍無實際資料可考證),行政程序極其簡單;第二,車牌的種類只有三種,自用車跟營業用車,外加一種臨時車牌,自用車發的是黑底白字的牌(跟現行車牌正好相反),營業用車則是白底黑字@3,至於臨時車牌則是在原牌照上畫上一條從右上到左下的紅線,再註記上有效日期。當時無論多大多貴的車都是依此分類掛牌,包括州政府自己的車也是比照辦理,掛牌的位置也是只需前後各一,至於要掛哪裡是你家的事,別人看的到就行,;第三,當時的車牌規定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有規定",除了材料與大小需要一致以外,剩下都丟給各州政府自行處理,也就是說,每個州的車牌都長的不太一樣,包括字的粗細、大小、間距、厚度等等,而這種車牌還有一個特色,它採用了美國的分位制,也就是四位數以上的牌會有分號(例如1001會寫成"1.001",目前已知台北州、台中州、高雄州都有發到千號以上),以下有個範例:
(仔細看的話會發現1的右下角有微凸一塊)
[照片來源:網路]
第2代車牌 / 臨時牌
1946年→1948年 (民國35年→民國37年)
格式1: 國 [5位號碼] 臺 (1946→1947.01)
格式2: 國 [5位號碼] (1947.02→1948)
[照片來源:網路]
在二戰打完日軍撤退之後,在中華民國準備跑路(X) 撤退(O)來台灣的時候,為了鞏固自身政權,開始把日本政府打造的一切砍掉重來,車牌這麼明顯的標誌當然也就逃不掉,但是眾軍官們忙著跑路哪有時間管你新車牌怎麼發,於是就有了臨時牌照。
這種格式比日治時期的設計還要簡單,為什麼勒?因為這格式就是跟大陸地區一模一樣(1934年版本),只是識別字(省市代號)換成臺而已,這種牌照有個特殊規定,就是這牌只能在台灣用,如果你把車弄到大陸地區,你的原車號要註銷掉,改領當地的識別牌(例如上海市是"國-滬"格式),不過施行不久之後,他們發現這樣搞麻煩死了,索性大改版拿掉了識別字(也就是只剩下"國"字,反正原本發的是臨時牌照,剛好可以趁這機會換新的),也就是說新的牌可以在"全國"(全中國)各地隨便開,不用在那裡換來換去的,而這次的材質也從原本的鐵油漆牌換成了塘瓷製牌。
[圖片來源:舊報紙掃描檔]
各位一定有個疑問,為什麼總共才發不到一萬張的牌需要用到五位數(1948年底全台灣省僅5148輛車),這個目前仍無資料可考證,但個人猜測它有另外依照地區或車種區分,如果你知道連梵諦岡這種人口不到1100人的小國車牌也是發五位數的,而且發的還是順編號(當時台灣人口約750萬),你就一點也不會意外。暫且先不論這點,悲劇的來了,雖然這兩種版本的號碼都是五位數,但"新號牌"的壽命卻跟臨時牌照一樣短,因為一年後(1948年)政府又換發了第三代車牌。
那今天就先介紹到這裡,畢竟我一個廢大學生(?)能利用的時間也很有限,光是上面那段就花了我四個小時(終於能體會別人寫部落格有多累),總之有時間的話我就盡量寫吧,另外,由於我也是個車牌收藏者,未來不只會介紹台灣的車牌,也會漸漸介紹亞洲及其它地區的車牌(例如剛剛提到的梵諦岡就是個很好的題材)。最後,有什麼建議或有講錯的都歡迎留言給我,我有開放讓所有人都可以留言,若是想要私聊的話,可以寄信到我的Email: Khalid.Hazmi.owo@gmail.com,那麼,我們下回再見。
註解:
@1 : 在某些國家(以歐洲國家居多)車輛報廢後車牌不需繳回,可自行留著收藏,這也是為什麼國外的牌照比我們的還有耐看性。
@2 : 共有八個識別碼:北-台北州 / 新-新竹州 / 中-臺中州 / 南-臺南州 / 高-高雄州 / 花-花蓮港廳 / 東-臺東廳 / 澎-澎湖廳(1926年從高雄州脫離獨立管轄)
@3 : 高雄州為純號碼登記制,無論用途一律發自用車輛(黑底白字)牌照
首版發佈: 2017.09.13 21:47 / 最後更新: 2018.03.05 06:41